水質多參數檢測儀的核心技術在于其集成了光學、電化學傳感原理的復合探頭,通過“光-電-化”融合技術,實現對關鍵水質參數的高效、同步測量。
1.光學傳感:光的吸收與散射
光學傳感主要應用于濁度、溶解氧(熒光法)、葉綠素等參數的測量。
濁度:其原理是利用一束特定波長的光穿過水樣,并檢測被水中懸浮顆粒物散射后的光強。散射光強與濁度成正比。這種90°或多角度的散射光測量法,是典型的光學傳感。
溶解氧(熒光法):采用熒光淬滅原理。探頭末端的熒光涂層被特定藍光激發后,會發出紅光。當溶解氧分子與熒光物質接觸時,會淬滅其熒光強度或縮短其壽命。通過檢測熒光壽命或強度的變化,即可精確計算出溶解氧濃度,無需消耗氧氣,維護量小。
葉綠素:通過發射特定波長的光(如藍光)激發水體中的藻類,并檢測其發出的熒光強度,從而間接測算葉綠素a的濃度。
2.電化學傳感:離子的電位與電流響應
電化學傳感主要用于測量pH、氧化還原電位(ORP)、電導率以及氨氮、硝酸鹽等離子參數。
pH/ORP:采用電位分析法。pH玻璃電極與參比電極構成原電池,其產生的電位差與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(pH)存在能斯特方程關系。ORP測量原理類似,使用金屬電極感知溶液對電子的吸收或釋放傾向。
電導率:采用電導分析法,通過測量兩個或多個電極間水樣的電流,來反映水中總離子濃度,即水的導電能力。
特定離子:對于氨氮、硝酸鹽等,常使用離子選擇電極,其產生的膜電位與該特定離子的活度對數成正比。
融合與協同
現代水質多參數檢測儀并非簡單地將這些傳感器捆綁在一起。其先進性體現在“融合”上:
硬件集成:將光學窗口與電極微型化,集成于一個探頭頭部,確保同時同點測量,數據更具可比性。
信號協同:利用電化學參數(如pH、溫度)對光學測量(如溶解氧)進行實時補償與校正,極大提升了測量的整體精度與可靠性。
總結而言,這種“光-電-化”多原理的深度融合,使單臺儀器能瞬間捕捉水質的物理、化學及生物綜合信息,構成了快速、精準的水體現場評估能力的技術基石。